开元盛世如何出现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开元盛世如何出现 > 产品展示 >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何“晚节不保”?政治斗争玩得就是牺牲

发布日期:2024-12-22 06:00    点击次数:178

中美王牌军交战之前,这个“货”几乎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对手。

罗斯福:“道格拉斯,我认为你是我们最出色的将军,但是我觉得你将是我们最蹩脚的政治家。”也就是说麦克阿瑟是一个不走正道的政治家,类似于有才无德或有德无才。当然,罗斯福和麦克阿瑟共同拥有着拼爹的“红利”,谁不知道谁呀!

一个不走正道的政治家,不是被群殴致死,就是群殴不成再去死。

与罗斯福的“含沙射影”不一,彭德怀元帅完全没必要客气,面对手下败将,彭总说:“我看他有点像我们的蒋委员长呀!”

蒋委员长——“就是一个步兵排长”,“只能指挥一杆步枪”。但,蒋介石起码是政治家,仗势欺人、阴谋诡计、两面三刀,人家自觉“独步天下”。至于麦克阿瑟,这个把“不服从”当成便饭家常的人,没有他爷爷和他爹,他什么也不是。

展开剩余90%

中美王牌军交战之前,纵览麦克阿瑟的军事轨迹,这个“货”几乎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对手。

二战的日本,政治和军事二元化(分离),军政和军令二元化(分离),海军和陆军二元化(分离);“

一流的兵,二流的将,三流的帅

”,“无将不是陆大出”,越往上指挥越不行;师团长是将军,但指挥师团长的参谋可不是将军。日本参谋,“一帮不知政治,社会为何物的人们,受了张良的教育,上着韩信的岗,还被给了刘邦的权力,被大家尊为精英。会做出什么事情出来呢?”

升官发财。尤其是作为军人,升官发财的门路只有一条:打仗。

固然,二战的日本除了谁也打不赢,怕是只剩下:自己找死和别人想让它死。也就是麦克阿瑟之所以能够稳坐日本“太上皇”,不是他的本事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全关于日本人不争气:三英战吕布、哥用双股剑,有他五八、没他四十。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何“晚节不保”?政治斗争讲究的就是牺牲。或者叫以成败论英雄。

一战,麦克阿瑟赶上了。二战,麦克阿瑟成功了。成功人士对政治的需求自然是生命不止战斗不息,这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大文豪萧伯纳曾说的那样:男人最喜欢的一个是政治,一个是女人的X器官。

麦克阿瑟渴望总统,杜鲁门渴望总统,

艾森豪威尔

渴望总统,还有谁……不报名,鬼知道。但,麦克阿瑟真要打赢了朝鲜战争,那他成为美国总统的或然率必然会大大超过预期。毕竟那个时代的美国人确实需要一个“战功赫赫”的总统。

所以,麦克阿瑟主张扩大战争,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的建议,杜鲁门不可能同意,不论他出于怎么样的目的。

诚然,麦克阿瑟和杜鲁门没有胜利者。但麦克阿瑟起码得到了

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反观杜鲁门,似乎只有谈到

麦克阿瑟的时候,人们才会对比性地想起了杜鲁门。当然,尚武民族向来怀念武功,而摒弃“油嘴滑舌”的政客。

诚然,“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何“晚节不保”?还是出于他自己并不是传说。一旦王牌对王牌,他必定原形毕露。

军人打不好仗,不挨整不被撤,岂有此理。

麦克阿瑟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喜欢颂扬。他不像埃森豪威尔那样平易近人,也不像巴顿那样热情豪放,更不像马歇尔那样宽宏大度。麦克阿瑟的生活需要演戏,不需要演技。整日叼着个永不点燃的玉米烟斗,戴着个能够遮住皱纹的眼镜,掐着廉颇老矣的烂腰,再怎么趾高气扬,也不见得是那么回事。麦克阿瑟的种种表演,像极了一个国际大嘴巴,赫鲁晓夫。

麦克阿瑟的军事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然,没有他爷爷和他父亲,他什么也不是。

1932年,麦克阿瑟在镇压美国老兵的过程中,违抗总统胡佛的命令,向老兵们发起冲锋。结果,有一个士兵用刺刀捅穿了一个想从火坑里救出心爱兔子的小男孩,还有两个几个月大的婴儿被瓦斯活活憋死。麦克阿瑟为何如此这般?因为他认为示威的退伍老兵中混入了无数的赤色分子,也因为他固有着反共情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麦克阿瑟的军衔止步于准将代师长。因为“不服从”的倔强使他与美国远征军总司令部的无数人员结下了梁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让世界人民记住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个名字,但咱只记得他曾经下过船,趟过水,叼过烟斗。而整个太平洋战争,特别是盟军反攻的过程,咱只对麦克阿瑟与尼米兹的分歧感兴趣。虽然麦克阿瑟得到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支持,但咱总觉得尼米兹就算是错,也错得有绅士风度。

尼米兹的处事风格异常符合中国的中庸之道,不唱高调、不走极端,对自己、对部下永远具备着领导者的哲学观念。在接受日本投降的时候,麦克阿瑟成为了主角,而尼米兹却甘于处身幕后,这类人生态度和哲学观念,倒是反衬了麦克阿瑟的确是臭不要脸。

日本投降签字现场,麦克阿瑟用第一支笔签了“道格”,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国中将温赖特;用第二支笔写了“拉斯”,送给英国司令珀西瓦尔;用第三支笔写了“麦克阿瑟”,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用第四支笔签了“盟军最高统帅”,送给西点军校;用第五支笔签了“年月日”,送给了妻子琼妮。

总之,打败小日本的荣誉,当天只能属于麦克阿瑟。

总之,中美王牌军交战之前,纵览麦克阿瑟的军事轨迹,这个“货”几乎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对手。一旦王牌对王牌,他必定原形毕露。

朝鲜战争,麦克阿瑟被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了个满地找牙。什么政治家,什么军事家,完全应该入土为安。

朝鲜战争,麦克阿瑟终于修炼成了一个国际大嘴巴,同赫鲁晓夫对等,满嘴跑火车,哪怕航天飞机。政治上愚钝、军事上低能,杜鲁门对此虽是欢欣雀跃,但也得绷紧神经。不能说麦克阿瑟狡兔死,走狗烹,但民主社会不民主之下,麦克阿瑟只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当然,他是不会放下“不服从”的习性地,只是政治家、军事家等沦落为老人家的时候,新闻的时效性与政治斗争玩得就是牺牲也终究会走到一块。

至此,可以坦诚一讲,

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到美国后之所以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全在于美国政府要面子和新闻具有目的性。

“在战争中,政客提供弹药,富人提供食物,穷人提供孩子。战争结束后,政客坐稳江山,富人获得更多的食物,穷人寻找孩子的坟墓。”

显然,

麦克阿瑟是政客及富人,他为美国政府卖命,所以政府代表政客及富人要感谢他。至于新闻具有目的性,怕是报纸更愿意报道麦克阿瑟是如何羞辱杜鲁门的或者杜鲁门为何因麦克阿瑟而支持率下降了。

最后,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

“联合国军”

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美军被赶过了38线。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

“联合国军”

最高指挥官

李奇微,

铁原阻击战和华川阻击战一西一东并列成为志愿军阻击战的奇迹。

第五次战役,铁原、华川作为西线和东线的后勤补给枢纽,一旦被占领,前线部队将会陷入绝境,其结果不亚于另一个“仁川登陆”。

铁原阻击战,63军189师直接把部队解散,分成200多个战斗小组,每组30人左右,撒在了500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这200多个钉子,就是以战士们的生命,去延缓美军的进攻时间。

铁原阻击战还出现了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一个小时内,向志愿军的阵地上倾泄了4000多吨的炮弹,这是美军作战规定限额的五倍以上。“范弗里特弹药量”被写入了世界军事史。

华川阻击战同铁原阻击战一样,都是在人员相当疲劳,粮食弹药消耗殆尽,没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情况下,20军58师顽强顶住了“联合国军”三个师的猛攻。

先不论落后就要挨打的问题,先想想落后不得不打的时候。意志固然重要,但战胜不了天气,更战胜不了钢铁。过于赞美自己和总是丑化对手是愚蠢的。

《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法国圣西尔军校的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美国西点军校没有雷锋

雕像。

美军陆战一师在发现了“冰雕连”后,不是致敬,而是扫射。

总之,相比于麦克阿瑟,

李奇微是真正的对手。当然,没有李奇微,也会有“张奇微”,但谁都比老人家

麦克阿瑟要懂得什么叫战争。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何况麦克阿瑟面对的是久经战争考验的王牌军中的王牌,他到底哪寻来的勇气敢于藐视一切?他没有。既然没有,那,他是不是个二傻子?

发布于:天津市

下一篇:没有了